第294章 292【挖坑】_从港岛开始发家
追书大师 > 从港岛开始发家 > 第294章 292【挖坑】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294章 292【挖坑】

  长新置业公司

  张文韬和赵鸿成前来汇报,长新置业公司的各方面业务都遭到怡和一系的针对,尽管长新置业公司因为资金的原因收缩了战线,也有一些的损失,比如一些优质的租户被抢走。

  大公司租户比小租户更具有稳定性,同时都是几层的出租,方便置业公司管理,可以减少人力成本费用的支出等等,而小租户只是租下一个很小的写字间,需要寻找同一类型的租户,浪费不少的租金收入,甚至有时候出现某一写字间长期没有租户。

  所以,地产商都喜欢大公司租户,对小租户有些‘爱搭不理’。

  “怡和给予的条件比我们好在哪个方面?”李文迪面无表情的问道,怡和一系的报复一直都有,只是轮到了物业出租方面而已。

  怡和置地公司不但拥有太子大厦、置地中庭.这些极其优质的物业,也有一些稍微劣势的物业,与康和大厦是统一档次的,只是这些物业被优势物业的名声所掩盖了。

  张文韬说道“怡和的租金与我们的相当,不过大厦位置比我们的更有优势,而且怡和公司愿意签署3年以上的长约。”

  长新置业公司的租约合同都是一年一签的,毕竟物业价格在飙升,如74年的中环物业租金是6元一平方尺,现在已经涨到了7元一平方尺,如果未来三年都以6元一平方尺出租,长新置业公司要亏损不少的利润。

  “怡和这样做不怕引起其他同行公司的不满吗?”李文迪皱起眉头问道,这是杀敌一千、自损八百的招式,害人又害己。

  “置地公司在中环的物业众多,他们根本不怕,虽然有地产商去港府告状,可惜港府根本是‘雷声大、雨点小’,现在都没有任何的措施制止置地公司。”张文韬继续道,“现在不少地产商和业主都想跟随置地公司的做法,如此能保住一些租金。”

  写字间一直空着也不是办法,低廉租出去起码还有一定的租金收入,有些业主需要靠着租金偿还银行贷款。

  李文迪想了想,道“租金可以稍微降低一点,不过租约期限还是一年,我们可以让原来的租客有优先租下一年的权利,甚至是可以选择优先选择其他空出来的写字间。”

  “如果租客能为我们拉来新的租客,我们不但可以给他们打折,还可以给他们适当的介绍费。类似的优惠你们可以再商量商量,唯一不变的是租约合同只能签一年的。”

  李文迪也担心租金收入太薄,影响长新置业公司偿还银行的贷款,毕竟有一些贷款暂时是没有办法偿还的,如长新新邨项目、赛西湖项目、上环货仓拆除重建项目,很多项目的贷款都依赖着租金收入来偿还。

  不得不说怡和公司这一招还是有些狠辣的,即使不能使长新置业公司陷入困境,也可以让长新置业公司在短时间内无法再度出击,宛如受伤的野兽一般躲在角落里舔舐伤口。

  看似没有太大的影响,实际上影响不小,这是一个抄底壮大的好时候,长新置业公司却无法有资金进行有效的扩张,如此下去,会被同阶层的公司甩到身后。

  “好,我们会按照这个思路好好想想的。”张文韬说道。

  “楼盘开发方面要加快速度,回笼资金的速度也要快一点,少赚一点是可以。”李文迪又将目光投到赵鸿成的身上。

  “是,我会做到位的。”赵鸿成接着道“置地公司在上环货仓工地旁边收购了不少货仓,现在已经在拆除,准备在我们旁边建造同样的商厦,恐怕也有报复我们的打算。”

  李文迪沉吟一下,道“不要管他,我们加快速度,一定要在置地公司之前建成,这样吃亏的只会是置地公司,我们的工程进度比他们快两個台阶,只要保持与他们一样的速度,置地公司已经输了一半了。”

  建筑有些工序可以减缩时间,如拆除、砌砖,但是压土这些环节是不能加快速度的,毕竟这关系到地基稳不稳,大厦的使用寿命的。

  其实李文迪也很想从各方面反击怡和,但是他暂时没有这个力量,所以只能‘退避三舍’,最重要的是,这是一个很好的时候,与其和怡和争斗,不如好好的搞吞并收购、抄底,壮大自己才是真理。

  “老板,现在港府增加了权益书换地的面积,每个月是30万平方尺了,不过换地的同行不多,连恒基照业公司、新鸿基地产公司都停止了换地,我们是不是也跟风?”赵鸿成问道。

  “那些地皮大多数是哪里的?”李文迪看着赵鸿成。

  “现在置换的地皮不再是葵涌、沙田一带的了,换成了荃湾西、大窝口、葵芳、大埔墟这些地方的地皮。”赵鸿成回答道。

  李文迪脸色凝重不少,“荃湾西、大窝口、葵芳.这些地区的地皮可以换。港府是不会把靓地皮拿出来置换的,所以我们要有长远的目光,有些地方肯定会发展到的,我们不妨先拿下来,无论如何,权益书都是用来置换地皮的。”

  李文迪所说的那些地方都是依靠前世的记忆选出来的,都能开发出小型的住宅区,只是发展起来的时间会比较靠后,如荃湾西会在8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(需要十年的时间)。

  但是一旦发展起来,从港府手中置换这些地皮是不太可能的了,港府都想拿这些地皮来拍卖,补贴财政开支,怎可能会便宜的出让给地产商。

  “是!”赵鸿成点头承应。

  11月初旬

  股市上出现了一支有些奇怪的股票,其涨幅超过了所有的公司股票,说是一支穿云箭似乎更为合适。

  “西浦工业有限公司?!”李文迪看着新闻纸,有些喃喃自语,工业股居然能逆势大涨、杀出重围,让他有点震惊。

  他怀疑有人在操纵这支股票,目的是收割‘韭菜’,赚一笔跑路。

  令人出奇的是竟然有不少股民相信,在竞相追逐这只股票。

  西浦工业有限公司能得到股民青睐,是有原因的,听说这家公司是从事工业品的生产的,不知道走了什么狗屎运,美国一家名为夏利的公司从西浦工业订购了一批价值1.2亿香江币的工业品,而且已经支付了2成的定金,清空了西浦工业的存货,而且在接下来的半年内都有业务可做。

  如此利好的消息刺激之下,西浦工业公司的股价从0.4元飙升到了1.4元,市值直接涨了4600万元,涨势还没有止住。

  别说股民,李文迪看到如此涨势,都有些蠢蠢欲动,不过理智告诉他这是一个坑,很大的一个坑。

  果然如李文迪猜想的那般,5天之后,那位西浦工业公司的老板在两天内将自己手中的股票全部抛空,又将公司账上的2000多万元席卷一空,然后消失的无影无踪。

  按照传媒的计算,这个老板卷走了不少于5000万元的赃款。

  消息一出,西浦工业公司的股价应声而跌,如跳楼机一般的速度,许多的股民在交易所连声哀嚎,可无济于事。

  而李文迪看着新闻纸久久不语,不是怜惜那些股民,毕竟炒股如D博,输赢全靠本事,输了不怨人。

  “这倒是个好机会,刚好可以给三千尺地产公司挖一个坑。”李文迪奸诈的笑着。

  于是,李文迪召来张文韬,在他的耳边交代了两句话。

  “是,我一定办好!这个三千尺地产公司上次让我们亏损了不少,现在轮到他们了。”张文韬冷笑说道。

  “不要暴露自己,三千尺地产的刘氏家族与何琪君的家族交好,还需要给他们一点面子的。”李文迪嘱咐说道。

  “是!”张文韬点头回应。

  刘湘天家族别墅

  刘景启匆忙闯进房间,父亲刘直飞穿着睡衣,坐着处理公务,抬头看了一眼毛毛躁躁的刘景启,态度严厉的呵斥一句“教过你多少次了,遇事要冷静,做事要稳重。”

  刘景启闻言,整理了一下仪表,汇报说道“爹地,你听说西浦工业公司的事情没有?”

  刘直飞点点头“这么大一件事,各大报章都报道了,我怎么会不知道。”

  “怎么?这件事和你有关系?”

  刘景启神色一凛,连忙道“和我没有任何关系,不过我听说西浦工业公司仓房是在屯门区靠海的地方,面积有14万平方尺,我们要是拿下这块地皮,建造工业大厦,可以大赚一笔。”

  “要是能改成住宅性质的地皮,我们的利润起码翻一倍。”

  在70年代初,屯门区的人口数量在50万上下,当然不会缺少几个有钱人,住宅楼宇的销路不是什么问题,不过价格不会上的去。

  “工业性质的地皮改成住宅性质,需要支付很大一笔补地费给港府。”刘直飞不太乐观的说道。

  “爹地,我打听过了,屯门的补地费一直是5元一尺,14万平方尺不过是几十万而已。”

  刘直飞皱起眉头道“那西浦工业公司的债务呢?那可是几千万的大资金,算起来我们要亏一大笔。”

  “西浦工业公司的债务关我们什么事?银行要是硬要追债,让西浦工业破产就行了,我想银行肯定不希望一点债务都收不回来吧,那我们可以和银行谈判,我们归还十分之一的债务给他们,而且西浦工业有不少的专利、设备,这些东西都值不少钱”刘景启说的龙飞凤舞的,仿佛他就是一个商业强人。

  “你找人算过这笔账了?”刘直飞了解自己的儿子。

  “是的,爹地!我让公司的人帮我计算过了,建成工业大厦可以赚到4000万,建成住宅大厦可以赚到6000万。”刘景启异常兴奋、激动的说着。

  刘直飞虽然心动,但还是有些隐隐的不安,于是亲自打电话让人将这件事调查清楚,而不是仅凭刘景启的一面之词做出决策。

  这个举动让刘景启有些失望,父亲居然连亲生儿子都不相信,却相信外人。

  刘直飞挂断电话,看见刘景启的神色不对劲,便安慰道“不是不信你,你的资料不齐全,我需要更加齐备的资料,以免出现失误,这里面牵涉的资金至少是几百万的。”

  “嗯,我知道。”刘景启点头,抿了抿嘴,脸上有些不相信。

  刘直飞瞥了一眼刘景启,不再解释什么,直接让刘景启离开,说他要继续处理公务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zs66.cc。追书大师手机版:https://m.zs66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