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01章 299【又是争抢的戏码】_从港岛开始发家
追书大师 > 从港岛开始发家 > 第301章 299【又是争抢的戏码】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301章 299【又是争抢的戏码】

  李文迪心思非常的活络,大生地产公司对元和报社出手了,那这个时候对瑞幸地产公司来说或许是个机会,趁着大生地产公司无暇顾及之际,完成对其他公司的收购计划。

  于是,李文迪便打电话给张彦,让他抓紧选好收购的公司,尽快展开收购案,并将大生地产公司对元和报社动手的消息告诉了张彦,让他心里有数。

  李文迪也会对元和报社给予一些帮助,如李文迪说让元和报社对外宣布,长新置业公司将与元和报社联合收购那家保和投资公司,趁势将股价抬高。

  香江市民都知道长新置业公司的老板李文迪是个猛人,既然要对保和投资公司下手,那么股价肯定会有所暴涨,如果他们不趁机赚一笔,岂不是傻子。

  在消息宣布的当天,保和投资公司的股价由0.8元暴涨到了1.2元,涨幅达50%,令人有些咋舌。

  而大生地产公司在马锦灿的指挥下,开出了1.4元的收购价,可惜股民们不认为这个价格是顶峰,根本不鸟大生地产公司的出价。

  李文迪却觉得差不多了,便打电话给何勇健,让他第二天开始小股量的抛售股票,注意不要露出痕迹。

  万一被大生地产公司知道了,有可能会造成股价暴跌,对既定的计划影响很大。

  李文迪为什么不采用操纵股价,忽高忽低搞股民心态的手段呢?

  因为大生地产公司是真的想收购保和投资公司,很容易造成大生地产公司趁低吸纳的结局。

  为敌人做嫁衣的事情李文迪可不干。

  大生地产公司雇佣的证券公司是汇丰银行旗下的获多利公司,这家公司的经验非常的丰富,做过不少的收购案,所以对股市颇为敏感,看见股市上有不少的散股出现,引起他们的疑心。

  经过调查,查到了元和报社雇佣的证券公司头上,于是将这個消息汇报给了马锦灿。

  马锦灿是商场大亨不假,但对股市不是很了解,认为这是李文迪的虚晃一枪,如果他们也开始抛售股票,李文迪利用其他账户吸纳,那他岂不是狙击失败了?

  马锦灿不了解狙击的实质,不是收购成功,而是获利成功。

  既然马锦灿做出了决定,获多利公司的人便不再劝说,而是按照马锦灿的意思去做,尽可能的收拢股市上的散股。

  置地公司收购会德丰公司的事情不断发酵,在祈年报社的搞鬼下,更是甚嚣尘上,股价攀升到了另外一个程度,每股3.8元,比李文迪买入之时增长了1元,这仅仅是两天的时间而已(收购案宣布的那天起)。

  见识过置地公司收购牛奶国际公司、九龙仓公司反收购案的股民们都知道这是一次赚大钱的绝好机会,因为他们都认为置地公司可以成功收购会德丰公司,哪怕收购失败,股价也会大涨。

  于是,置地公司收购会德丰公司的消息成为香江市民议论话题的榜首,不少香江经济评论家称若是会德丰公司被收购成功,怡和公司一系将会超越汇丰银行,成为香江第一公司企业。

  这里面当然少不了李文迪的身影,他甚至有些不掩人耳目的去做,收买各大报章(不是自己亲自去,雇人干的)。

  汇丰银行大班沈弼是个满怀野心之人,立志超越汇丰银行前面的所有大班,成为汇丰银行有史以来最为杰出的大班,哪怕是在世界的银行史上他都要进入前列。

  所以,沈弼看出了这是有心之人引导的言论,却依旧掉进坑里。

  虽然置地公司失去了九龙仓公司,但是一旦融合会德丰公司,怡和公司一系隐约有超过汇丰银行规模的可能,如果现在不采取措施,收购成功之后,怡和公司有大动作,汇丰银行将更难牵制。

  沈弼连忙召开了董事局会议,与董事们商议此事,然而一些英人董事不认同沈弼的提议,原因是英人应该是一体的,他们要抵制的是华人的崛起,也指责沈弼偏袒华资企业

  沈弼非常的恼火,却没有在董事局会议上发作,好在包宇刚、利铭泽等一系华人董事支持沈弼,使得提案通过,如此也让沈弼从主观上更加偏向华人。

  如李文迪所料的是,汇丰银行居然仅仅在贷款上为难置地公司,让贷款迟迟不能通过。

  这是小手段,影响不了置地公司的庞大收购案,毕竟香江大把有实力的银行,如渣打银行、万国宝通银行。

  三天之后,和记集团宣布正在与会德丰公司商议合并一事,进展颇为顺利。

  两大洋行争夺排名第四的洋行,让事情越发滚烫,差不多连卖菜的阿婆都在议论此事。

  这也让李文迪很是吃惊,怎么连和记集团都下场了?和记集团不是和黄埔船坞公司商议合并的事情吗?

  一次性吃掉两家大公司,韦理斯也不怕把肚子撑破了?

  思量再三,李文迪觉得这里面肯定有汇丰银行的推力,不然韦理斯的胆子再大,亦不敢如此冒险,除非得到了沈弼的某些承诺。

  表面上说是香江四大洋行,实际上怡和公司将剩余的三大洋行踩在脚下,怡和公司稳居第一的位置,连排行第二的和记集团资产值都不到怡和公司一系的80%(鼎盛时期)。

  汇丰银行是和记集团的第一大股东,加上和记集团的资产值远不如怡和公司,所以和记集团吞并会德丰公司是沈弼能够接受的。

  在李文迪看来,和记集团即使有汇丰银行的支持,也还是一条‘搅屎棍’,根本没有实力合并会德丰公司,因为黄埔船坞公司更适合和记集团。

  有了和记集团和汇丰银行的参与,李文迪非常的心安,如果两者都不能阻止置地公司,他不认为自己可以拦得住置地公司。

  两虎相争,必有一伤,所以置地公司的鲍富达找上了汇丰银行的沈弼,聊一聊置地公司收购会德丰公司的目的,以及不会威胁到汇丰银行在香江的霸主位置,希望沈弼能给置地公司更多的贷款,同时让和记集团撤销与会德丰公司合并的决定。

  鲍富达的空口无凭自然不太可能取得沈弼的信任,尽管谈判不是不欢而散,也没有达到目的。

  置地公司办公室

  “沈弼果然成为了我们扩张的拦路虎,我们做的那些准备都失败了,那群华人究竟想干什么?收购会德丰和他们有什么关系?为什么要阻止?”纽壁坚发出了多句疑问。

  鲍富达已经愤怒过了,所以现在能冷静下来,也思考过为什么置地公司在这件收购案上没有任何的支持者。

  “也许这些华人是想把会德丰留给他们自己人。现在是无法说服他们了,会德丰A股已经涨到了4.2元,我们手上的资金马上要见底了,要继续下去的话,必须拿到各大银行的贷款。”鲍富达认为目前要解决的问题是进退,但是他不想置地公司又经历一次失败。

  “你的意思呢?我们要不要继续?”纽壁坚反问道,套现离场会不甘心,完成收购案又面临很大的风险。

  鲍富达的手指敲击着桌面,在安静的办公室内格外的响亮,十几次之后,回答道“这是置地公司的大机遇,我们根本没有办法放弃,我建议立刻拿到银行的贷款,向股民们收购股票,还有找锦兴置地公司的张玉良和约翰·马登聊聊,要是能得到他们手中的股份,汇丰银行不可能阻止了。”

  会德丰公司的主席是约翰·马登,经营者亦是约翰·马登,但会德丰公司的最大股东是张玉良,握有30%以上的股份,而约翰·马登仅有14%。

  张玉良的父亲是张祝珊,靠着贩卖西药起家,50年代后期涉足地产。62年之后,张祝珊家族由张玉良掌舵,以家族公司资金,开始兴建中环两幢大厦,联邦大厦和国际大厦,后来将两幢大厦与马登家族旗下的联邦地产公司置换股份,成为了联邦地产公司的控股人。

  在70年至72年间,张氏家族以联邦地产公司的部分股份、中环的大片物业交换会德丰公司股份,高峰时期曾经持有会德丰公司股票超过40%。

  如此厉害的家族却十分低调,但是不少的商界大人物都知道张氏家族的举动,只是很有默契的没有说出来而已。

  现在置地公司想要收购会德丰公司,自然不可能跨过张氏家族的。

  李文迪当然知道这些,于是派了不少记者盯着约翰·马登、张玉良以及置地公司的鲍富达和纽壁坚。

  等拍到这些人会面的照片,李文迪立刻将照片雇佣人员卖给各大报章,他想法很简单,一个人做了,肯定招来仇怨,不如让所有人来做,如此能混淆视听,再说了祈年报业公司也不差这点销量。

  新闻纸一出,韦理斯亦是快速前去接触会德丰公司的两人,商议合并的事宜。

  其实,公司合并非常符合张氏家族的利益,但是与马登家族的利益不相吻合,所以约翰·马登不想合并。

  因为约翰·马登是个好大喜功之人,合并之后,韦理斯自然是老大,那他只能当老二,面子上如何挂的住。

  至于置地公司的收购,那是套现离场,加上马登家族对北边的不信任,带着大笔资金离开香江,去往他国也能轻松建立新的商业王国。

  约翰·马登对于韦理斯所说的‘旗下多家公司仍有马登先生独立管理’表示不相信,如此的话,与和记集团合并有什么益处,而且韦理斯是个霸道的人,岂能容忍几家上市公司游离在总公司的控制之外。

  收回管理权的理由可以找到很多,所以马登对于这些价码不感兴趣。

  李文迪知道这些消息以后,大笑不止,原来当黄雀是如此美妙的,有种操控大人物的满足感。

  这些消息便不需要李文迪传播了,香江的记者是专业的,有大把的人盯住了这三家公司的高层,他们都想拿到第一手的新闻,至少不能比同行落后。

  接着,会德丰公司股价攀登高峰,连带着和记集团股价都有不小的涨幅,让股民们喜笑颜开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zs66.cc。追书大师手机版:https://m.zs66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